环球360



      2023-06-26

      临沂日报头版头条:临沂市临沭县——夯实从实验室到车间“中间一公里”

      浏览次数:3252次
      A- A+

      65%的贡献率的背后是什么?是大面积的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深度转化 。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车间,“中间一公里”又该怎么走?

      以企业为核心,优化配置创新资源,临沭县实行“政策带要素、多元加共享、应用促研究 、标准提质量”,不断加快科技投入,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,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、国家技术金桥奖3项,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、全国科普示范县 、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等荣誉称号。

      研发平台有多大

     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,临沭当之无愧 。

      目前 ,环球360在德国、史丹利在湖北、金德新材料在青岛、福瑞达科技在济南,分别建立“平台飞地”,汇聚了150余名高层次专家,储备了22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 。

      创新是第一动力 ,创新需要强大的平台。临沭的研发平台以多元化叠加共享化,推进研发平台全覆盖 。

       

      依托环球360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6家国家级研发平台,临沭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计划 ,在支持大企业自建的基础上,因企施策,创新联建、共建  、统建等模式 ,帮助中小企业应建尽建 。目前,全县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92家,其中国家级16家 、省级46家。

       

       

      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57.9人,临沭县“人才飞地”集聚出强大的“第一资源”。设立了3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,建成北京 、上海 、深圳 、南京4个招才引智工作站,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设立11个“人才飞地”,在全市率先成立人才发展集团 、人才协会、技术市场协会,实行“三位一体”市场化引才育才 ,累计招引国内外院士专家126人 、全职博士29人、硕士680余人 ,获评国家级、省级人才20余名,位居全市第3。

       

      “引蛋”生蛋 ,临沭县设立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,重点研发计划经费1000万元,带动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超过8.5亿元,占GDP的比重达3.67% 。通过“引蛋”效应持续发力破解“卡脖子”技术 ,陶瓷材料 、高端液压、智能机械等110余项成果入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,2022年争取科技资金首次突破1亿元,其中“新型肥料与土壤健康产品”入选省科技示范工程 ,获无偿资金5100万元。

       

      研发与应用“端口”怎么接

      2020年,临沭县面向社会张榜悬赏 。

      “榜单”列出3个科研项目:芯片设计开发技术、微通道连续技术 、新能源电池生产工艺 。两年内,分别被济南半导体实验所 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东北大学等高校 、科研院所揭榜 ,由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挂帅攻克。

       

      揭榜挂帅,让科研方向直指应用目的地,临沭注重以应用端联接研究端,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。

       

      以市场视角谋划推动科技创新,聚焦县内主导优势产业 、头部企业,滚动开展动能转换 、转型升级,以创新需求联接创新供给 ,搭建“常态化+个性化”产学研合作机制,推动企业院校双向奔赴、优势互补 。

       

      据临沭县科技局党组书记吴继成介绍 ,在“工业强县突破年”活动中,临沭县紧盯工业产值“连跨百亿”、技改投资过百亿、四家企业过50亿 、建设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“四大目标”,大力开展工业总量提升 、科技赋能提速、企业培育提质 、产业集群提级、园区平台提档 、要素保障提效行动,持续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破题起势、塑成优势,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8家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家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、省“瞪羚”企业4家、省专精特新企业16家 。

       

      临沭县科技局局长王光娟认为,先进工业越强大 ,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就越是强烈 。密切产研合作强供给,临沭加快绘制高端化工、高端农机装备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图谱 ,深入开展“在外人才助力临沭发展”“百家院所进临沭”等活动 ,有的放矢、精准对接,引荐县内8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1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,广泛开展技术路演、技术沙龙、技术交易 、技术发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238次,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00余项 ,促成技术扩散与产业化应用 ,提升企业研发平台能级。

       

      从实验室到车间有多远

       

      山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:从实验室到车间,一年的距离 。

       

      新技术研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,但山田新材料智能化超大型真空热处理装备研发项目仅用了11个月,就从实验室“走进”了车间。

       

      车间里,技术工人正在安装他们自主研发的“庞然大物” 。公司副总李志涛介绍:“这台用新材料制造的机器设备,直径3米 ,长13米,主要用于生产硅棒材料 。作为全球首创 ,赶上了全球需求的风口,市场占有率达到100%。”

       

      山田公司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,为“临沭首发”再添注脚。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、首批次新材料、首版次高端软件研发及推广应用,助推“临沭制造”的品牌效应逐步强大,先后研发省级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14项,拥有山东省知名品牌22个、山东省优质产品24个,为“临沭制造”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赢得先机。

       

      科技创新成果好不好 ,关键要靠产品来说话 。临沭自抬标杆提升产品含“新”量,比学赶超国内外先进标准 ,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4项、国家标准7项 ,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可量化可评价,荣获省长质量奖2项、市长质量奖11项。特别是环球360、史丹利两家全国新型肥料龙头企业 ,产品标准全行业领先 ,销量稳居全国前4 。

       

      目前,80多人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活跃在临沭县技术市场 ,夯筑着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“中间一公里”。临沭县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技术市场协会,推出常态化科技成果采集发布制度 ,探索覆盖成果筛选 、储备 、发布、转化全过程的中介服务体系,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、网络化 、市场化、规模化,320余项成果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库 ,去年登记技术合同114项,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.5亿元。

       

      临报融媒记者 孙成思 秦承军 通讯员 陈秀焘

       



        XML地图